使用红外测温仪的注意事项
1、红外测温仪周围应尽量设置一些“挡板”,甚至用薄金属板把测温仪罩起来。
这样可防止杂物玷污测温仪及某些可动部分,而这种“沾污”往往会使可动部分运动不爽,而影响称量精度。系统有无运动不爽现象,可以用以下方法判别。即在秤台上加或减大约千分之一额定负荷看看电子地磅称重显示仪是否有反映,有反映,说明可动部分未受“沾污”.
2、所有通向显示电路或从电路引出的导线,均应采用屏蔽电缆。
屏蔽线的联接及接地点应合理。若未通过机械框架接地,则在外接地,但屏蔽线互相联接后未接地,是浮空的。
注意:有3只测温仪是全并联接法,测温仪本身是4线制,但在接线盒内换成6线制接法。测温仪输出信号读出电路不应和能产生强烈干扰的设可“控硅,接触器等)及有可观热量产生的设备放在同一箱体中,若不能保证这一点,则应考虑在它们之间设置障板隔离之,并在箱体内安置风扇。用以测量测温仪输出信号的电子线路,应尽可能配置独立的供电变压器,而不要和接触器等设备共用同一主电源。
红外测温仪原理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辐射体,它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量,没有能量的反射和透过,其表面的发射率为1。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际物体,几乎都不是黑体,为了弄清和获得红外辐射分布规律,在理论研究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模型,这就是普朗克提出的体腔辐射的**化振子模型,从而导出了普朗克黑体辐射的定律,即以波长表示的黑体光谱辐射度,这是一切红外辐射理论的出发点,故称黑体辐射定律。
所有实际物体的辐射量除依赖于辐射波长及物体的温度之外,还与构成物体的材料种类、制备方法、热过程以及表面状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使黑体辐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实际物体,必须引入一个与材料性质及表面状态有关的比例系数,即发射率。该系数表示实际物体的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的接近程度,其值在零和小于1的数值之间。根据辐射定律,只要知道了材料的发射率,就知道了任何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发射率的主要因素在:材料种类、表面粗糙度、理化结构和材料厚度等。
如何选择一款红外测温仪?
1.测温量程
根据用户的实际测温需求来选择
2.测温精度及稳定性
根据用户的实际测温需求来选择
3.发射率
根据被测目标的材料来设定,常规非金属材料的发射率为0.95,但金属或表面反光的材料发射率较低,为了确保测试结果准确,需要选择可调发射率的仪表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材料设置合适的发射率。
4.距离系数比D:S
严格意义来讲,红外测温仪没有小测试距离。如果环境无限制(高压/高温等),可以大程度地接近被测目标,确保测试结果准确。
距离系数比D:S实际上只是限定了测试时仪器距被测目标的远距离。
红外原理:
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零度(-273℃),就有热辐射向外部发射,物体温度不同,其辐射出的能量也不同,且辐射波的波长也不同,但总是包含着红外辐射在内,千摄氏度以下的物体,其热辐射中强的电磁波是红外波,所以对物体自身红外辐射的测量,便能准确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测温仪测温依据的客观基础。
工作原理:
非接触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是将目标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汇聚起来,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过电路运算处理电路后,换算转变为被测目标的线性的温信号值,以便实现进一步的信号处理及控制。
红外测温仪有些什么特点?
红外测温和接触测温相比,它们在性能特点和测温要求都有显著的区别,如图所示
红外测温 接触测温
1.非接触测温对物体无影响 接触测温对被测物温度场有影响
2.检测物体表面温度 不适合测瞬态温度
3.反应速度快,可测运动中的物体和瞬态温度 不便于测运动中的物体
4.测量范围宽 测量范围不够宽
5.测量精度高,分辨率小
6.可对小面积测温
7.可同时对点,线,面测温
8.可测温度,也可测相对温度 红外测温仪有哪些分类?
1, 红外点温仪:A、便携式 B、固定式
2, 红外扫描仪
3, 红外热像仪